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学生主题教育】踏寻家乡红色基地,传承先辈革命精神(七)-冲破时空限制:追思家乡红色烈士

供稿:郑环环 | 审核:毛发虎 | 摄影: | 发布日期:2023-12-27


【编者按】岁月无声,史迹有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更好地发挥红色基地的教育作用,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利用暑假学生在家乡的机会,联合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开展“踏寻家乡红色基地 传承先辈革命精神”主题党日活动。通过深入挖掘家乡红色资源,学习家乡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增强家乡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将家国情怀厚植于心,通过个人视角讲好家乡红色故事,当好红色文化传承人。

冲破时空限制:追思家乡红色烈士

2023815日,支部成员李可允参观了竹沟革命纪念馆

竹沟革命纪念馆,位于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始建于1956年,由周恩来题写馆名,是全国建立较早的革命纪念馆之一。它曾是豫鄂边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中共河南省委所在地。这里,走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二师、四师、五师……这里,走出了刘少奇、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走出了10多位中将、50位少将以及多位省部级领导。他们的名字,辉映华夏,让竹沟闪耀着红色光芒。



早在1926年,竹沟就建立了党组织。1927年,杨靖宇、张家铎等发动“确山暴动”,建立了河南省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1935年7月,鄂豫边工委和豫西南党组织合并,组成中共鄂豫边省委,张星江任省委书记,统一领导豫南、豫西南的革命斗争。走进竹沟革命纪念馆,随处可见陈列的不同时期的实物、图片等中共中央中原局留下的革命文物。

第一展区外,五位白色的伟人雕像格外引人注目。穿过第二展区,踏着灰色的砖路向前,可见一排排错落有致、有年代感的灰瓦房。这里,曾留下彭雪枫、李先念、刘少奇等人工作和生活的足迹。



1938年2月,党中央派彭雪枫到竹沟开展工作,任命他为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同年9月,张震和彭雪枫共同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率部挺进豫皖苏边区敌后,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孤山冲,山重重,冲里来了彭雪枫。穷人穷,骨头硬,跟着雪枫闹革命。”1938年,中共河南省委决定在竹沟开办军政教导大队,由彭雪枫等人负责筹办,为组建河南乃至华中抗日武装培训各级军政干部。从1938年2月到1939年10月,竹沟军政教导大队先后开办4期,每期3个月,共培训学员1900多人,其中党员占一半以上。

1939年1月,李先念在竹沟北窑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拟定在豫鄂边区开创新的根据地,成立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全面领导豫鄂边区的武装斗争。他化名李威,率领独立游击大队向武汉外围挺进。

同年1月28日,化名胡服的刘少奇来到竹沟。“越过千重水,踏破万重山,胡服同志到竹沟,妙计定中原。”在小树林、草棚礼堂、留守处和教导队里,刘少奇多次给党员干部做思想政治报告;在住室里挑灯夜读,完成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修订。

看到竹沟如火如荼、生机勃勃的大好革命形势,刘少奇高兴地说:“延安有党的领导,竹沟也有党的领导;延安有窑洞,竹沟也有窑洞;延安有抗大,竹沟有党训班;延安有延河,竹沟有溱河。这里简直成了小延安!”从此,竹沟“小延安”的美名传扬全国。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今日的竹沟,依旧能让我们感受到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革命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