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学生主题教育】踏寻家乡红色基地,传承先辈革命精神(三)——追忆光辉岁月,感受红色精神

供稿:郑环环 | 审核:毛发虎 | 摄影: | 发布日期:2023-11-15

【编者按】岁月无声,史迹有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更好地发挥红色基地的教育作用,理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利用暑假学生在家乡的机会,联合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开展“踏寻家乡红色基地 传承先辈革命精神”主题党日活动。通过深入挖掘家乡红色资源,学习家乡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增强家乡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将家国情怀厚植于心,通过个人视角讲好家乡红色故事,当好红色文化传承人。

追忆光辉岁月,感受红色精神

2023822日,理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支部成员李敏茹参观了位于西安北新街七贤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团结抗战,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上,同国民党政府达成协议,于1937年8月25日将在陕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此时,红军联络处也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成为一个公开的办事机构。1937年9月11日,由于战斗序列变更,八路军改为第十八集团军,所以这里也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陕办事处。办事处成立后,林伯渠、董必武先后担任中共中央驻陕代表。宣侠父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参议,在办事处大力开展统战工作。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成立后,各地的办事处也相继建立,形成了以延安为中心、辐射全中国十多个省市的领导指挥网络。

八路军驻陕办事处不仅是革命先辈们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据点,还是抗日战争时期为八路军领取、采买、转运物资,组织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的“红色驿站”“红色桥梁”。



在七贤庄一号院的后半部,有一间属于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的住室。白求恩大夫的住室里陈设简单,只有一张床、一套桌椅、一个洗脸架白求恩、柯棣华等国际主义战士,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光未然、艾青、塞克、康濯、艾思奇、杨汉秀、华君武、胡绩伟、宋平、林枫、茅盾、梁漱溟、马可、贺敬之、陈慕华等人就是从这里开始踏上了奔赴延安的征程。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在历史上的主要工作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为陕甘宁边区和前线输送战争用物资。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等重要领导人曾多次来此指导工作。纪念馆里陈设有接待室、救亡室、会客室、机要室、周恩来住处等旧址,记录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1936年到1946年作为“红色堡垒”、“红色兵站”、“红色桥梁”的相关历史,得到党和国家的关注。

抗战期间不仅仅国内的勇士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国外的无数力量也在无时无刻向我们的国家施以援手,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发生在这段黑暗的岁月,也正是他们的奋斗才有了我们新的中国,才有了我们现在安居乐业的生活。